185 6998 9994

食品标签印刷六不准

买回家的食品,发现其标注的生产日期居然是“将来时”;明明是“食字号”食品,却自吹具有药用功能……诸如此类在标识上糊弄消费者的现象,屡见不鲜。     
  9月1日起,我国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》正式实施。根据新规定,食品标签从此要受到“六个不准”的严格约束。     
  生产日期,不准伪造     
  现 象     
  前不久,周先生在某超市购买了半斤散装鱼肉。几天后准备开袋食用时,食品包装袋上的标签却把他吓了一跳———上面贴的生产日期竟然是2008年9月30日,这比他购买鱼肉的真实日期整整晚了两周。     
  时下,类似这样超前标注食品生产日期的现象并不少见。有的经营者为迎合消费者喜欢购买当天生产的食品的购物习惯,往往在食品生产后先不打印生产日期,而是哪天送货打印哪天的日期,或者在生产时将日期迟打几天。消费者认为,对保鲜食品提前半天标生产日期的做法可以理解,但是,如果食品“早产”过了头或临时补打日期,那就是商家存心欺诈了。     
  新 规     
  食品的生产日期就是食品的“出生证”,它应当标注食品生产、包装、出厂的真实日期。然而,有些不法厂商却习惯于利用自己掌握的便利条件,私自篡改或随意推迟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。如此一来,食品的保质期延长了,流通期延长了,售出的机会也更大,但这样做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     
  针对这种食品“早产”现象,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》明确要求,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,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。如果商家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将受到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。     
  药用功能,不准自吹     
  现 象     
  时下,标注“食字号”的食品为数不少,但它们标签上的说明却往往热衷于介绍其“消滞开胃、生津止渴”、“化痰止咳、清热润肺”等药用功能,更有一些品牌的婴儿奶粉在标签上一口气标出“益脑细胞发育、提高记忆力、提高免疫力、预防疾病”等功效,奶粉俨然成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。     
  此外,一些食品还喜欢鼓吹保健功效。比如,某些品牌的饼干和麦片在外包装上印了“降糖”、“调节血糖”等字样,而这两种产品都不是“健”字号批号;还有一些盒装茶,大言不惭地宣称具有“消炎”、“预防糖尿病”、“提高免疫力,延缓衰老”等疗效。 

Copyright© 2015-2022 www.woaiyinshua.com Inc. 郑州龙之诺包装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RRZCMS

豫ICP备16016679号-1